2008年5月30日 星期五

再度叩關WHO,台灣學生WHA現場紀實

全文引用︰PPT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scooter (不實用梵英字典)
標題: Re: [好奇] 我11度叩關世衛大會被封殺
時間: Tue May 20 14:38:33 2008

鄉民們,我只能說,現場看到真的會感覺很無奈很悲哀。

為了入場旁聽,昨天早上四點半起床,趕在八點以前到日內瓦的世衛辦公室排隊,只為領取限額一百五十名的旁聽證。我排第五十八個。本次年會台灣民間共有一百多人前來聲援抗議,有專程從台灣組隊前來,以及來自歐洲其他地區和非洲的台灣僑民。

會 議開始時間約是下午三點,雖然領有旁聽證,但入場前還是被小小刁難一番。親眼看見就連台灣駐瑞士大使也一度被聯合國警衛拒於門外無可奈何,我覺得很難過。 對這就是我的國家。這就是我的國家的尊嚴。因為弱國無外交,弱國沒有資格講尊嚴。我謝謝中華人民共和國讓我上了這一課。

之後,在n名警衛統一控管下,我們終於進入世衛年會旁聽席。本屆輪值主席是迦納,大會開始先由主席致詞。他站在主席台上,振振有詞地說健康是普世價值,是全人類共同奮鬥的目標。接著宣佈議程,首先討論台灣入會議題。由甘比亞代表提出並宣讀提案內容。

之 後,中國代表以充滿威嚴與自信的中文回應,宣示中國增進並援助台灣人的健康權利向來不遺餘力,因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警告甘比亞不要企圖破壞國際法規 共識與他國內政和諧。帛琉代表接著提出反駁,要求世衛會員針對台灣入會一案,應做正確的抉擇,因為這不是施捨,亦無關政治,而是台灣應得的人權與正義。接 下來換巴基斯坦代表回應,要大家堅守一個中國原則。最後,幾十分鐘前還演說得冠冕堂皇的迦納主席結論表示,台灣入會是無意義的提案,結束換下一議題。

整 個過程我沒有想像中生氣,也沒有想像中傷心。雖然當中國代表發言的時候我也和其他群眾一樣無法控制情緒,在旁聽席上大聲指責中國說謊,因為我們不是中國的 一部分,中國也從未真正關心台灣人的健康權益。但那只贏得了會場上的短暫注意力,然後就被警衛制止,有些人被驅離。而那也就是我們在旁聽席上唯一能做的事 情。

從會場出來以後,日內瓦是好天氣,春天的太陽溫暖和煦,湖面上吹來的風又柔又清新,湖濱景緻優美怡人,可是我們沒有人真正笑得出來,因為剛剛眼前所見,無論是會議場面或是那些外交辭令都無奈得令人鼻酸。

是的我知道這是現實,而且是遠比我日常生活所知要更嚴酷的政治現實。但為什麼我們必須要接受而且也只能接受這個明明就不合理不公平的現實?

「我下輩子不想當台灣人了。」一個南非台商跟我說,「好痛苦,這個樣子。」

我不知道下輩子我會是什麼,可是至少這輩子,我沒得選,何況我愛。畢竟台灣是我的家啊,我在台灣出生在台灣長大,我所深愛的人事物都在這裡,我無法想像和這塊土地分離,那些情感那些記憶我無法捨棄。我是台灣人。至死皆然。我的出身和我的認同無法否認也無法改變。

所以明年五月,我大概還是會繼續去世衛年會旁聽席上折磨自己吧。相信其他人也是。

2008年5月23日 星期五

人生的選擇 ──羅福全和毛清芬的青春寫照


引用︰台灣公論報
文:陳國雄
September 19th, 2006

把時光迴轉到半世紀以前,如果你的家世是富甲一方,畢業於當時唯一的國立大學──台灣大學,和同校的脫俗才女結婚,嬌妻同樣出自富裕家庭,兩人相攜 前往世 界級名校留學,你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你會選擇怎樣的人生?當時白色恐怖籠罩下的威權體制,如果你選擇向當權者靠攏,無虞榮華富貴;如果選擇向威權挑戰, 你可能身首異處。

在歷經將近半世紀的異鄉歲月之後,風采依舊的才女寫了一篇文章〈從費城踏出的第一步〉,當中輕描淡寫的兩句話,道盡他們夫婦的一生,也道盡他們一夥同志的一生。她說:「台灣獨立運動一直是我們生活的中心,也是我們青春的寫照。」

1935年出生於嘉義的羅福全,父親在他兩歲時就過世,堅強的母親為了要讓兒子接受較好的教育,當他六歲時,就被母親帶往日本從幼稚園開始讀起,一直到戰爭結束羅福全讀小學四年級時,才舉家返台。

台大經濟系畢業後,由於顧及母親,身為獨子的羅福全並不想出國留學,所以立下興辦中學的志向,買進一塊七千多坪的校地,準備紮根台灣,當時還經常與好友侯榮邦在那裡讀書、喝酒。

然而身為知識份子的羅福全對時局頗為不滿,1959年匿名投書《自由中國》雜誌,反對蔣介石第三次連任總統;1960年6月19日更與蔡同榮、劉家 順、張 燦鍙、侯榮邦、陳榮成等四十三位知識青年,在關仔嶺包下整個靜樂旅社,舉行秘密聚會,進行聯誼結拜,後來人稱「關仔嶺會議」。

關仔嶺會議雖然沒有涉及政治性議題,但是四十多人的聚會當中沒有一人是國民黨員,在「三人以上不得秘密集會」的戒嚴體制下,當然是蠻大條的代誌。因 此,羅 福全在8月4日趕緊前往日本就讀早稻田大學,而原訂9月19日出國的劉家順,出境證在出國前一天被吊銷,隔日蔡同榮幸運得以依原訂行程出國,不幸的劉家順 後來被捕判刑10年。

原本就對時局不滿的羅福全,到了日本之後又受到《台灣青年》的影響,就打定主意不回台灣,計畫移居美國。但是為了安排母親和家庭事務,他必須暫時隱埋自己的心志。

1963年取得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之後,羅福全隨即轉往美國長春藤名校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就讀。個性爽朗的他來到費城之後,馬上被選為費城台灣同鄉會會長,並結識當地台灣獨立聯盟(UFI)的主席陳以德。1964年 2月29日,費城的台獨聯盟發起向駐華府的蔣政權大使館示威活動,羅福全和嬌妻毛清芬一起投身在抗議的三十多人當中,正式展開他們「青春寫照」的一生,邁 向台灣獨立運動之路,永不回頭!即使自己在台灣的財產被蓋上「叛亂」戳記而遭凍結,也在所不惜。

自此以後,羅福全襄助陳以德,串聯全美各地台灣人社團和同志,是催化「全美台灣獨立聯盟」(UFAI)的功臣之一;他也首開風氣之先,從1966年3月開始,將原本英文版的Formosagram《台灣通訊》增加漢文版面,以便吸收新來的台灣留學生,擴大影響面。

身為獨盟元老的羅福全,長期擔任聯盟的中央委員、台灣公論報創刊發行人、FAPA中央委員,無論是籌組全球性「台灣獨立聯盟」(WUFI),或是創設《台灣公論報》(Taiwan Tribune)及「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他都擔負重任,從未缺席。

羅福全於1968年取得博士學位之後,為配合同志集中紐約的決定,就職於Consad公司,後來被公司調到匹茲堡。到了1973年,由於母親不慣美 國生活 的無聊,羅福全的大姊居住在日本,為了讓母親享受更愜意的生活和天倫之樂,他接受聯合國的職務聘約,前往日本名古屋聯合國地域開發中心(UNCRD)任 職。到了1980年,由於孩子逐漸長大,必須準備返回美國讀大學,羅福全遂與夏威夷大學East-West Center簽訂教職合約。然而時值聯盟決定創辦報紙,無法推掉老戰友張燦鍙主席的請託,遂於1981年擔任《台灣公論報》的創刊發行人,羅福全也因而辭 掉夏威夷大學的教職,搬到紐約去辦報。

草創初期的《台灣公論報》很簡陋,人手不足,連毛清芬也完全投入幫忙,上上下下,從頭做到尾。尤其是在每次的活動或是夏令營,毛清芬都會擺起《台灣 公論 報》的攤位招訂戶、賣報紙,結果得到一個響亮封號,就是「賣報紙的羅太太」;在筆者的諸多訪談資料中,據熟知詳情的前輩們表示,說毛清芬是當時報社內的 「靈魂人物」也不為過。另外,當時一個禮拜出刊兩次的《台灣公論報》,羅福全前後寫了上百篇社論,初期的社論可說大多出自他的手筆。

《台灣公論報》的成立,並非依靠財團的力量,而是散居全美各地兩千多位基本訂戶所支撐的,有很強的草根力量。國民黨在台灣島內強力查禁黨外雜誌,在 海外當 然也想消滅為台灣人發聲的《台灣公論報》,因此故意提出「四腳仔」官司訴訟,要求450萬美金賠償金,企圖消滅《台灣公論報》,但是真理畢竟站在正義的一 方,最後《台灣公論報》勝訴,才得以繼續經營到現在。

羅福全擔任公論報發行人是義務職,完全不支領薪水,必須自謀生計,所以在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和新澤西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Rutger, N.J.)擔任訪問學者兼任教授。然而兼任教授的收入畢竟不豐,難以支撐孩子們上大學的開銷,到了1984年,他婉謝周烒明醫師伉儷願意資助他孩子上大學 的美意,前往馬來西亞吉隆坡的亞太開發中心(Asia-Pacific Development Center),擔任國際貿易及經濟合作研究主任。在1990年到2000年期間,轉往日本東京的聯合國大學服務,出任首席學術審議官,後來又兼任高等研 究所副所長,退休後任名譽教授。這十六年間,羅福全在專業上如魚得水,專注聯合國的經濟開發、人口、環境、裁軍、大城市問題,足遍四十餘國,天涯為家,守 家教子全由毛清芬一肩挑起,又獻身公論報重任,有段期間一家四口難得聚首。在筆者的訪談中,肩膀寬厚的羅福全難掩對牽手的內疚,也由衷感謝毛清芬為公為私 的奉獻。

1983年11月9日,羅福全受邀在美國國會參議院為台灣前途作證,他的證詞列入國會紀錄,這是台灣人首度在美國國會表達「台灣前途應由台灣人決 定」的自 決意願。他的證詞也促使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迅速通過第74號『台灣前途決議案』,在美中外交關係確立一個原則,就是「台灣前途必須和平解決,其方式必須 是免於強制,且為在台灣的住民所能接受。」這是FAPA在美國從事遊說外交的一個里程碑。

進入聯合國服務必須簽署一份文件,聯合國的職員不得對任何國家採取政治立場。因此,羅福全在1973年進入聯合國之後,就很少在公開場合以自己的名 義發表 言論,僅以實際行動奉獻聯盟,同時,毛清芬也積極投入人權會、婦女會,進行島內人權救援的工作。在1980年二二八當天,和林義雄的母親通最後一通電話的 就是她,因為這是美麗島事件後第一次獲准探監的日子,毛清芬就打電話去表達關切並詢問狀況,林義雄的母親回答說,反正人被抓進去,就任由他們處置了。結果 一個小時之後,他們祖孫三人就被殺害。

1987年接任聯盟主席的許世楷,在1988年初提出「島內獨立運動公開化、海外返鄉運動普遍化」的口號,世台會呼應這種主張,決定當年8月在新店 召開第 十五屆年會,這是世台會首度在台灣島內舉行年會。毛清芬意外「闖關」成功,當時由美國回台闖關的同志,有前主席張燦鍙的太太張丁蘭,以及聯盟中央委員蔡正 隆的妻子葉明霞、幹部的妻子劉真真,還有聯盟中央委員莊秋雄、公論報社長吳信志等人,結果他們都「翻牆」成功,到新店楓橋會場參加世台會年會。會後由島內 各界人士保護,到處參與大型集會和遊行。這群人的無畏精神,直接鼓舞海外台灣人突破返鄉黑名單的勇氣。

1991年12月7日,再度擔任主席的張燦鍙闖關回台,在機場不幸被捕。那年毛清芬代表日本本部,與歐洲本部的主席何康美、南美本部的主席周叔夜, 已早一 步提前闖關成功,12月10日的「人權之夜」,何康美和毛清芬在台北現身,周叔夜在高雄現身。他們以實際行動來證明台灣人為了返鄉不怕被捕被關,他們都是 突破返鄉黑名單的大功臣。

他的一位摯友曾經形容羅福全是一個甘願自己出錢、自己做台獨運動的人,筆者在訪談中單刀直入地問他捐給聯盟多少錢,哈哈大笑之後他淡淡地說,在比較 固定的 部分,1973年到1980年在聯合國工作期間,每個月都捐給聯盟五百美元;後來從1990年在聯合國大學服務開始,一直到擔任駐日代表的十四年間,每個 月都捐給聯盟一千美元。羅福全笑著說,反正我是「吃薪水的人」,沒辦法一次捐大錢。

毛清芬說:「台灣獨立運動一直是我們生活的中心,也是我們青春的寫照。」的確沒錯!這是他們夫婦的人生選擇,寧願放棄現成的優逸生活去追求理想。

在他們「從費城踏出的第一步」開始,一直到現在的四十多個年頭,生命的淬鍊難免在他們的臉上刻劃一些皺紋,頂上鬢髮也添染不少秋霜,然而這些都無法遮掩他們心志卓絕的精采人生。

他們的故事很少人知道,但是他們的故事很值得大家知道。

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台灣推銷員 羅榮光愈挫愈勇

引用自︰新台灣新聞週刊
李心怡2008/05/14 第634期

對照民進黨敗選後的意氣消沉,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秘書長羅榮光卻相當樂觀,繼續巧扮「台灣推銷員」,他認為台灣必須藉助公民社會的力量,才有贏面。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羅榮光牧師(中)、台灣加入聯合國大聯盟理事長陳隆志(右)。(記者趙世勳攝)

「人的歷史沒那麼簡單,一定要經歷奮鬥、失敗,失敗後繼續奮鬥的過程,這是我從 聖經中看到的啟示。」對照起民進黨敗選後的意氣消沉,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秘書長羅榮光卻對台灣的未來相當樂觀,他認為台灣的未來必須靠著公民社會的力量,他 說「不是要拚而已,要拚到底才會贏」,所以,當年那個滿頭黑髮帥氣的年輕牧師,儘管已是白髮蒼蒼,仍退而不休地巧扮「台灣推銷員」,拚命地向聯合國推銷他 的motherland︰台灣。

探索生命永恆成為了傳道人

羅榮光生長在苗栗公館的基督教家庭,是當地少數信仰基督教的客家人之一,他的祖父羅阿和十六歲時聽了馬偕博士的布道會,開始信仰基督教,並成為公館 教會的長老,在石油公司擔任領班的父親羅發田也是基督徒,羅榮光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一個基督徒。他還記得,小時候有次因生病沒有去教會做禮拜,一位外國宣教 師特地從很遠的教會騎腳踏車去探望他,還送給他一本耶穌的漫畫,令年幼的他相當感動,也瞭解到基督信仰的理念就是對人的關懷與鼓勵。

就讀苗栗高中期間,羅榮光歷經了父親的意外過世與母親的病逝,這讓他開始思考「就算父母得到醫生的醫治,但終究還是會面臨死亡,人死後會到哪去呢? 何謂永生?有這條路嗎?」他開始探索耶穌賜予永恆生命的問題,並開始想當傳道人傳福音,因為這比短暫的醫療醫治來得重要,他也想到,如果父親在世,也會希 望他去神學院就讀。於是,高中畢業後,他便到位於陽明山的台灣神學院就讀,並繼續攻讀「道學」碩士。

羅榮光在神學院四年級時回到公館教會實習,遇見了由聖經學院派來實習的彭金枝,朝夕相處之後,彭金枝後來成了牧師娘。那時的羅榮光,因為個性天生內 向害羞,再加上滿臉痘子,因此顯得相當「閉澀」,而彭金枝卻活潑外向,不但喜愛彈琴唱歌,還是個籃球選手,在彭金枝的影響之下,羅榮光漸漸地改變自己,走 出身為孤兒的陰霾。

赴美看到真相打破蔣公神話

儘管繼續攻讀碩士課程,但相較於部分同學繼續研究神學,後來擔任神學老師或教授,羅榮光決定回到他成長的客家庄宣教。一九六八年自台灣神學院取得碩 士學位後,他被派到楊梅教會,之後又派往湖口教會,而生性樂觀、平易近人的牧師娘彭金枝也對他的傳教工作發揮了很大的幫助,是教會裡不可或缺的最佳助手。

一九七三年秋天,羅榮光前往美國波士頓,在Andover Newton神學院進修一年,這段出國的期間,使得他對祖國台灣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儘管長老教會於一九七一年台灣被聯合國除名後,已對外發表「國是聲明 與建議」,但當年的羅榮光因為仍在地方服務,因此幾乎是政治絕緣體。

羅榮光回憶道,過去國民黨的扭曲教育教導台灣人說蔣介石是民族的救星、世界的偉人,而台灣則是世界的中心。但他到了美國才發現,台灣的消息非常少, 當時美國副總統安格紐(Spiro Agnew)只因為收受貴重地毯就辭職下台,他還看到總統尼克森坐在馬桶上的漫畫,這些都讓來自總統被塑造成「神」的台灣的他受到很大的衝擊,等到他離開 美國之際,尼克森就因水門案下台了。

ROC在哪裡?美國人不知道

羅榮光說,有次,他和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華僑牧師聊天,對方談到蔣政權在中國殺人與腐敗的狀況,他非常生氣,認為對方「誣衊了我的基督徒總統」,還 差點跟對方打了起來。但這件事,卻也促使他開始思考「蔣介石真的這麼偉大嗎」,當時美國正值「中國熱」,他特地跑到書店想找書來看,結果整片牆都是談論毛 澤東跟中國共產黨的書,根本找不到一本跟蔣介石有關的書。

還有一次,他買了一個洋娃娃想寄回台灣給三歲的女兒,包裹上面的地址寫著「Republic of China」,美國的郵政人員似乎沒聽過這個國家,因要計算郵資便問「這是在哪?」,後來便指著「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說「是不是這裡?」,羅榮光一聽,激動地脫口而出說「My country no people!」,當下,那位辦事員便拿下他的老花眼鏡一臉狐疑地說「No people?」那種找不到自己國家的悲哀,令他至今難忘。

未加入國民黨畢生最大驕傲

一九七五年,台灣在外交上一再挫敗,且長老教會台語聖經遭國民黨強力取締,長老教會預備發表「我們的呼籲」,當時,羅榮光是台灣少數出國深造的牧師,擔任總會總幹事的高俊明牧師便邀請他一起參加在彰化舉行的討論會,他開始參與、支持長老教會有關促進台灣認同的工作。

羅榮光表示,其實他的姑丈吳紹光曾在一九四九年的二二八事件中受到迫害,當時吳紹光任職於石油公司,二二八事件時曾帶領工人去抗議,後來被關了好幾 年,那段期間,姑母投靠娘家,他每天都看到姑母在流淚。也因為如此,羅榮光的一位叔叔對國民黨非常反感,經常向他說「國民黨很可惡」,因此,高中時老師叫 他加入國民黨,他便因叔父以「不認你這個姪兒」強力反對而回絕;當兵時被派到衛生連,連長也要他加入國民黨,並說可以送他進國防醫學院,他還是拒絕。當初 只是懵懵懂懂地拒絕,如今羅榮光驕傲地說「我這生最有智慧的選擇就是沒加入國民黨」。

林宅血案衝擊誓言關懷台灣

一九七九年,羅榮光進入總會擔任傳道幹事,那年年底正好發生美麗島事件,事件發生後總幹事高俊明基於人道精神協助施明德逃亡,當時高俊明為了避免連 累其他人,並未告訴幹部們發生了甚麼事,但他也感覺到氣氛有變化,尤其是一九八○年一月中旬高俊明的秘書施瑞雲被捕後,情勢更加緊張,後來高俊明於四月自 首後,他也曾陪牧師娘高李麗珍去探監。

高俊明被捕前的二月二十八日早上,曾突然將幹事們叫進會客室,關起門來,哭著告訴大家林義雄母親與女兒被殺的消息,大家一起哭著為還在急救的林奐均 禱告。之後,林義雄被暫時釋放,住在長庚醫院,高俊明便派高李麗珍與羅榮光去探望林義雄。他們帶了聖經與《荒漠甘泉》給林義雄,進入病房前還要登記,林義 雄太太方素敏請他們坐著,但林義雄卻沒開口,因此他們也不好意思坐下,一起禱告後就離開了。事後才知道,病房可能都被國民黨特務監聽著,林義雄才不願他們 久留。

羅榮光深刻地記得,當時看到林義雄的臉黑黑的,還塗了些白白的東西,卻不便詢問,事後才由田秋堇妹妹轉告得知,原來林義雄在獄中被刑求,臉上多處被 香菸燙傷,白色的東西是藥膏,雙腳也幾乎被打爛。一場遊行示威的活動,卻變成叛亂,這讓羅榮光完全轉變,他從一個保守派的牧師,變成一個關心社會議題、政 治議題的牧師,他變得更積極要為台灣付出自己的力量。

進行家庭禮拜輔慰受難家屬

羅榮光瞭解到美麗島事件受難家屬的孤單與不安,他開始到周清玉、許榮淑、方素敏等人家裡去做家庭禮拜。方素敏搬離舊宅之後,羅榮光有次去她們新家做 家庭禮拜,方素敏帶著他參觀房間,奐均則在一旁寫著功課,他看到原本六個人的家卻變成兩個人,而方素敏仍堅毅地守護著這個家。在那個恐怖的戒嚴時代,他心 裡難免還是會怕怕的,但從關懷受難家屬的過程中,他更深刻地感受到聖經所說的「有愛的地方就有上帝」,而基督的愛必須實踐在生活上,他因此覺得做這些事很 有意義。

一九八九年發生「蔡有全、許曹德台獨案」,當時蔡有全為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主席,會員許曹德在成立大會上提議將「台灣應該獨立」作為全體會員之 行動綱領,並於會後發表「達到建立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成立宣言,不久,國民黨便以叛亂罪將兩人起訴、收押。有天,蔡有全與美麗島受刑人林弘宣道總會找羅 榮光,希望他向高俊明詢問有無管道可偷渡出去,羅榮光告訴他們「如果認為台灣應該獨立是對的,就應該留下來打拚」,他們便一起禱告。蔡有全與林弘宣離開 後,羅榮光從總會樓上窗戶目送他們,當下就看到有一台車沿著羅斯福路一路跟蹤。

召集數百牧師連署獨立宣言

之後,羅榮光向高俊明報告,並提議發動牧師連署「人人有主張台灣獨立的自由」,高俊明認為這個構想很好,同時讓羅榮光執行,這也讓羅榮光正式由幕後 站到台前。羅榮光說,原本以為能有五十個牧師連署,就很不簡單了,結果竟有約一百二十位牧師站出來,他們在教會公報登廣告,十月十九日並舉行聲援遊行前往 台北高等法院示威,這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上第一次由牧師團所發起的遊行。

當天一早,分局長還找了高俊明協調、勸阻,但一百多個牧師中午仍在總會集合,加上教徒一共三百多人,當時擔任牧師聲援團總連絡人的羅榮光回憶說,那 時警察如臨大敵似地將牧師們圍了三圈,第一排是一般警察,第二排是保警,第三排則是霹靂小組,祈禱後,聽到擔任牧師聲援團總策劃的林宗正牧師喊著:「衝破 警察的包圍!」,他原以為這是鼓勵大家的「信心喊話」,沒想到竟然真的衝破了警察的包圍,警察為了搶抗議布條,在羅斯福路上一路追逐著牧師們,也有牧師被 打,最後經過與警方協調,隊伍才順利抵達高等法院檢察處,由羅榮光陪著蔡有全女友周慧瑛、許曹德太太徐秀蘭遞送請願書。

衝破警方封鎖開始參與政治

事後,高俊明向羅榮光透露說國民黨打算捉羅榮光與林宗正等遊行領導者,這件事讓他害怕了兩、三個禮拜,後來他在約翰一書第四章第十八節看到「愛裡面沒有懼怕」,心情才豁然開朗起來。

當羅榮光衝破了警察包圍的那一瞬間,也正是他開始走上檯面參與政治的時刻,之後有人稱他是「街頭運動牧師」,國民黨更誣指他是「暴力牧師」,其實他只是認為「主張台獨就要被捉,真是豈有此理」。

從此,羅榮光便堅守著台灣這塊上帝賜予的「流奶與蜜之地」,他說,台灣獨立不只是政治運動,從牧師的角度來看,也是心靈運動,台灣人長期受到外來政 權統治,必須看統治者的臉色,造成心靈很不健康,唯有為自己的主張付出,生命才有價值,人才有尊嚴,心靈才會健康,因此,台灣人心靈要健康,必須經過獨立 建國的階段。

台灣維持現狀只能坐以待斃

卸下總會總幹事之後,他擔任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秘書長,希望台灣有朝一日能加入聯合國,但很多人質疑「沒效啦」,讓對台灣人的「失敗主義」相當感慨, 他最擔心台灣維持現狀,然後坐以待斃,所以他很頻繁地寫文章,也不放過任何可以宣揚理念的機會,參加餐會時常顧著說話而沒吃飽,回到家喊肚子餓,太太還覺 得奇怪「你剛剛不是去吃飯嗎?」他說,「台灣人,出錢、出力,不出聲,所以才會被『吃夠夠』,所以我真愛出聲」。

警察奉命監視 反被感化受洗

參與政治運動,為原本生活單純的羅榮光帶來許多困擾,他不但經常遭到恐嚇,也時常被監視著。

自從參與街頭運動後,在國民黨的宣傳下,媒體曾形容羅榮光是「暴力牧師」,還有人跟他太太說「你先生看起來很溫和,一點也不像『暴力牧 師』......」。他解釋道,其實他與高俊明在遊行中的最大功能,就是讓生氣的民眾冷靜下來,並要民眾不要將警察當作敵人,因此減少了很多衝突。有次遊 行,他被兩個警察抬了起來,便聽到警察的無線電裡傳來「把羅牧師放下來」的聲音。

羅榮光說,1990年參與「反軍人干政」運動後,曾有一位外省口音的人打電話到他家裡,剛好是他接到,對方說要送他一副棺材,他為了怕對方又打來讓太太接到,只好客氣地回答「謝謝你,不必了,有人比我更需要」。諸如此類的恐嚇,他為了怕太太擔心,從來不敢講出來。

羅榮光在城中教會服務期間,有天,有個警察到教會說要拿教會週報,他詢問原因,警察說只是例行公事,他便詳細解說他的文章,後來,這位警察竟帶著太 太來信耶穌,最後全家也都受洗。1995年羅榮光離開城中教會到總會擔任助理總幹事,那位警察才寫信告訴羅榮光,當初是警察局派他來監視羅榮光的。有次在 街頭運動中,羅榮光看到那警察就站在對面,兩人還相視而笑。(李心怡)

WTO模擬法庭世界賽/台大辯士擊敗英美名校 奪銀

引用︰自由電子報(2008/5/23)

台大法律學院WTO辯論隊日前參加辯論世界賽,唐采蘋、陳琬渝、陳緯人、金鼎(前排由左至右),榮獲世界第二。(台大法律學院WTO辯論隊提供)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台大法 律學院的唐采蘋、金鼎、陳緯人、陳琬渝四位WTO辯論隊成員,五月初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WTO模擬法庭辯論世界賽中,全程用英語陳述法律論點,擊敗美國杜 克、喬治城大學、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等名校學生,榮獲世界第二名。金鼎更獲選為今年度大會第一辯士。

WTO模擬法庭辯論世界賽二○○三年開始舉辦,台大今年第四次參賽,由法律系學生唐采蘋、金鼎、陳緯人、陳琬渝四人組隊,主題為WTO架構下電信產業收費合理性、開放電信市場、門號可攜式服務。

台大辯論隊五月初赴瑞士日內瓦參加十六強決賽,今年第一名是哥倫比亞。

隊長唐采蘋表示,參賽全程使用英文,專業用語艱深又要用詞精準,還要因應臨場抽籤決定正方或反方,必須準備兩套論點陳述,難度相當高,辯論隊成員去年九月起進行嚴格訓練,她一度因壓力大,出現內耳水腫等疾病。

冠亞軍之戰安排在WTO總部舉行,他們很慶幸有機會為台灣發聲,也透過比賽讓更多人認識台灣。

金鼎獲選大會第一辯士

成員中的陳緯人已考上司法官,為了參加比賽,保留司法官受訓資格。年紀最輕的金鼎就讀法律所一年級,由於英文好、條理清楚,每場比賽都被安排擔任開路先 鋒,最後脫穎而出,獲選大會第一辯士。 金鼎強調,他每場比賽前其實都蠻緊張,會吃不下、睡不著,到瑞士決賽時,又因為時差和水土不服,感冒拉肚子,靠著意志力,賽前每天抱病練習到半夜,才獲得 佳績。

教練楊岳平強調,同學們都是「為了追求學術的榮譽而戰」,儘管沒有獎金,但幾個月來的辛苦是值得的。

聯合國之宗旨及原则


聯合國憲章是1945626日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結束時在舊金山簽字的,于19451024日生效。

聯合國之宗旨及原则

第一條聯合國之宗旨爲:
I.
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並為此目的:採取有效集體辦法、以防止且消除對於和平之威脅,制止侵略行為或其他和平之破壞;並以和平方法且依正義及國際法之原則,調整或解決足以破壞和平之國際爭端或情勢。
II.
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根據之友好關系,並採取其他適當辦法,以增強普遍和平。
III.
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於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且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增進並激勵對於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IV.
協調各國行動之中心,以達成上述共同目的。

第二條為求實現第一條所述各宗旨起見,本組織及其會員國應遵行下列原則:

一、本組織係基於各會員國主權平等之原則。

二、各會員國應一秉善意,履行其依本憲章所擔負之義務,以保証全體會員國由加入本組織而發生之權益。

三、各會員國應以和平方法解決其國際爭端,避免危及國際和平、安全、及正義。

四、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係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以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

五、各會員國對於聯合國依本憲章規定而採取之行動,應盡力予以協助,聯合國對於任何國家正在採取防止或執行行動時,各會員國對該國不得給予協助。

六、本組織在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之必要範圍內,應保証非聯合國會員國遵行上述原則。

七、本憲章不得認為授權聯合國干涉在本質上屬於任何國家國內管轄之事件,且並不要求會員國將該項事件依本憲章提請解決;但此項原則不妨礙第七章內執行辦法之適用。

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外電】新華社公佈捐款排行榜(台灣在哪裡?),美國媒體不爽!

翻譯︰世界21(六七大聯盟駐日代表)

<四川大地震>美國媒體對新華社將各國捐款做成排行榜的報導表示不舒服

(中國新聞通信社/2008519日)

原文http://headlines.yahoo.co.jp/hl?a=20080519-00000002-rcdc-cn

2008518日中國「環球時報」報導,美國媒體刊載了對新華社的報導表示「不舒服」的看法。

那是2008515日在美國「McClatchy」報上所刊載的評論,一名署名為約翰生的作者寫下了「用地震捐款做排行榜」的文章。文中指出美國對四川大地震所捐出的第一筆捐款的50萬美元,「新華社編輯部故意將此和沙烏地阿拉伯的5000萬美元巨額捐款做比較,並在新華社的網頁上將此捐款排行榜放在引人注目的地方」對此表示了相當不舒服的感覺。

文中也指出「此外也有許多跟政府無相關的捐款,例如可口可樂捐出了500萬美元,WAL-MART也捐出了300萬美元。諸如此類的美國企業及民間團體等27團體社群陸續表明了將積極援助中國,我想新華社也應該將這些款項計算一下吧」。

兩天後(2008517日)「環球時報」報導,根據新華社指出,除了來自美國政府的50萬美元的援助款及相當於70萬美元的援助物資外,美國紅十字會也捐出了1000萬美元,美國企業捐出了超過1200萬美元的金額及物資。

<四川大地震>國際捐款排行榜第一名國家為沙烏地阿拉伯,其次是日本

中國新聞通信社/2008-05-16

原文http://www.recordchina.co.jp/group/g19137.html

中國人民日報系「環球網」報導, 2008 51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有關四川大地震的記者會上,公佈了來自各國的捐款額及救援物資。15日當天為止,超過了約1億美元(約104億日圓)的國外捐款及相當於1000萬美元(約10億日圓)的救援物資送到了中國境內。

秦發言人說「雖然沒有依據完全的統計」,但所捐贈的金額中,最大額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的現金5000萬美元(約52億日圓)與相當於1000萬美元(約10億日圓)的救援物資。

以下是秦發言人所公佈的來自各國的捐款額與救援物資。

1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5000萬美元(約52億日圓)的捐款額與相當於1000萬美元(約10億日圓)的救援物資

2日本5億日圓的捐款額與救援隊的派遣

3俄羅斯救援物資4次份(當中的2次份已到達災區)

4,挪威:2000萬挪威克朗(約41000萬日圓)

5,英國: 100萬英英鎊(約2億日圓)

6,西班牙:100萬歐元(約16000萬日圓)

7,韓國:相當於100萬美元(約1億日圓)的救援物資

8,比利時:65萬歐元(約1億日圓)

9,德國:50萬歐元(約8000萬日圓)

10,美國:50萬美元(約5200萬日圓)

11,法國:相當於25萬歐元(約4000萬日圓)的物資

12,希臘:20萬歐元(約3200萬日圓)

13UNICEF(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相當於30萬美元(約3100萬日圓)的救援物資

14,越南:20萬美元(約2000萬日圓)

15,波蘭:10萬美元(約1000萬日圓)

16UNHCR(聯合國難民署)5萬美元(約520萬日圓)

17,愛沙尼亞共和國:50萬愛沙尼亞克朗(約500萬日圓)

18,莫三比克共和國:4萬元(約56萬日圓)

19,義大利:野戰醫院1所、救援物資、帳篷等。

美重申支持台灣成為WHA觀察員

(中央社記者周盈成日內瓦十九日專電)2008-05-20
繼日前由衛生 及福利部長致函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後,美國 今天發表聲明,重申支持台灣取得WHO最高機構世界衛 生大會(WHA)觀察員的地位。

台灣爭取WHA觀察員地位案,今天下午在WHA第六十 一屆會議首日的全體會議中,經過二對二辯論後,維持 稍早總務委員會所提不列入議程的初步決定。這項各方 預料中的結果也成為台灣謀求參與WHO連續第十二年的 受挫,包括去年唯一一次的爭取成為WHO正式會員案。美國駐日內瓦代表團在差不多同時,則以電子郵件 發出新聞聲明,重申美國立場。

聲明說,依據美國的一個中國原則,美國不支持台 灣在WHO等僅由國家組成的組織中取得成員地位,而當 成員地位不是一個選項,美國「強烈支持能夠使台灣人 民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的安排」。

聲明說,在WHO,美國支持台灣專家參與適當的技 術層級會議,並且自國際衛生條例(IHR)生效以來就 主張其普世適用,「以避免針對公共衛生緊急狀況的區 域性整備出現任何缺口」。

聲明最後表示,在缺乏參與WHO機會的情況下,台 灣的兩千三百萬居民接觸各項衛生狀況警告及公共衛生 計畫的管道受限,即便台灣對於這些公衛計畫可以很有 大的貢獻。同天中午,即全會尚未討論台灣案時,美國衛生及 福利部長李威特在一場記者會中被問到美國關於該案的 立場,他僅回答提問記者,「你可以期待我們的立場和 過去一模一樣」。

世衛大會台灣觀察員案被封殺

(中央社記者周盈成日內瓦十九日專電)

台灣爭取成為 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案,WHA今天下午的全會以 二對二方式經四十分鐘討論,主席裁定不納入大會議程 ,此一結果在台灣意料中。

依台灣方面稍早掌握的訊息,由於台灣在四川震災 後的踴躍捐輸,以及明天起換由國民黨執政,中國方面 會有善意表示,但台灣官員旁聽辯論全程之後表示,中 國衛生部長陳竺的發言並未展現明顯的立場鬆動。
  
就台灣注意的國際衛生條例(IHR 2005)問題,陳 竺表示,中國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處就條例適 用於台灣的安排達成協議,WHO可就條例實施的技術事 宜,與台灣的聯絡點直接聯繫。不過,對於這項陳竺聲稱在去年五月就已經展開的 措施,台灣衛生署長候勝茂表示,一年來並無此事,台 灣提供給WHO的訊息皆無反應。他說,陳竺的發言並沒 有任何進步。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司長林永樂則指出,陳竺此話似 展現中國立場的某些鬆動,但陳又重申二零零五年中國 和WHO秘書處簽署的備忘錄的重要性,這個備忘錄對台 灣多所矮化和限制,台灣不能接受,也不可能接受在一 個中國之下的任何安排。他說,台灣對IHR早就表達接受意願,但如何跟WHO 建立聯繫溝通管道,不是仰賴中國或任何第三者的安排 。

駐日內瓦辦事處處長沈呂巡也強調,IHR的實行在 於實際治理的事實,「北京宣布他要怎麼做,跟我們沒 有影響,我們要怎麼做,我們自己宣布才算數」。
  
陳竺在發言開始就提及四川震災後,「我們得到包 括台灣同胞在內的華夏兒女的傾力支持」,可見兩岸人 民是「血脈相連的共同體」。包括此話,他的發言多次 遭到旁聽席上台灣民間推動加入WHO宣達團成員的噓聲 。全程至少有三位團員被警衛請出場。

十七個台灣友邦提出的邀請台灣成為觀察員案,在 中午的大會總務委員會未經任何討論即被封殺。議程下 午提交大會確認時,依各方先前所協調,支持台灣方面 由台灣友邦甘比亞和帛琉發言,中國和巴基斯坦則支持 總務委員會原議。三時三十分開始的討論,經各方各約十分鐘的陳述 後,蓋亞納籍主席在四時十分許裁決不納入議程。

2008年5月18日 星期日

進聯合國志工 我只能「偷渡」

【聯合報╱記者高國珍/台北報導】 2008/05/19

2007年日本富士山生態國際志工營,共有來自8個國家的10位海外志工,與45位日本志工一起淨山,台灣願景青年網執行長丁元亨(後排左一)也參加 圖/丁元亨提供 非報系
願景青年行動網執行長丁元亨說,持台灣護照想要參與聯合國總部的志工會議,只能用類似「偷渡」的手法,先加入越南、泰國、印尼等國志工團隊,才獲准進入。

台灣青年最有興趣的志工議題,是如何藉志工的國際參與,進入聯合國層級志工組織。丁元亨昨天在青輔會辦的「2008台灣青年行動工作坊」中,與年輕人分享 如何藉著參與國際志工活動,打進聯合國層級志工組織的經驗,現場反應熱烈。他發現,不少年輕人認清國際現實,願以各種方式與國際接軌。

願景青年行動網(VYA)於去年12月,透過日、韓國際志工組織領導人協助聯署,加入聯合國層級的CCIV國際志工組織,讓台灣青年首度有機會以會員國身分,參加國際工作營。丁元亨更是對「持台灣護照入聯合國層級組織的各種方法」有親身體驗。

丁元亨表示,因台灣非聯合國會員國,要持台灣護照進入聯合國總部大樓開會,就不得其門而入,這是中國的規定。但大會休會時入內參觀不在此限。

他說,要進聯合國參與志工會議,一是以加入別國的志工團隊一同進入,二是碰運氣。他曾加入越南、泰國、印尼等國際志工團隊,就混進去了;但他也曾遇到較高階有經驗的警衛,被擋下來。

青年行動工作坊前天起一連舉行兩天,共有53個團隊參與,討論主題包括社區營造、環境保護、文化、產業發展、教育培力、社區服務等。學員可互相觀摩任務執行、志工號召、資源整合、事後評估等環節。

陳隆志 不信台灣進不了聯合國

引用︰自由電子報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總統府顧問陳隆志是建構台獨理論的先驅,他堅持以台灣名義重新加入聯合國。(記者宋志雄攝)

記者黃忠榮特稿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總統府顧問陳隆志是建構台獨理論的先驅,早在六○年代即和國際知名學者拉斯威爾以英文合著「台灣、中國與聯合國」一書,提出 「一中一台」、「台灣住民自決」等主張,並在國際間廣為傳播,成為當時國民黨政府的眼中釘,因而名列「黑名單」,也因此阻絕歸鄉之路達三十三年。

  一九七一年台灣退出聯合國之後,陳隆志即致力台灣加入聯合國運動,雖然外界多數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但他以「不可能的夢,還是有可能成真」自 勉,並時時督促政府、激勵民眾奮勇向前,堅持以「台灣」的名義重新加入聯合國,多年來不改其志。

  陳隆志出生台南縣麻豆鎮,從小就很會讀書,同學稱其是「永遠的第一名」,初中以第一名畢業,保送台南一中,高中畢業再以第一名成績保送台大,而陳隆志並未 選擇人人稱羨爭取的醫科,反而認為唸法律對社會、國家可有較多貢獻而就讀法律系。

  就讀大學期間,陳隆志創下驚人的「三考狀元」,大一暑假考取外交官第一名,大二暑假再獲得高考普通行政科榜首,大三參加司法官高考又是第一名,傲人的紀錄多年後仍為鄉親津津樂道。

  退伍後陳隆志申請到美國西北大學獎學金,當時留學生出國前都要參加留學生講習會,國民黨政府官員在講習會中告誡即將出國的學生,到海外不可以講來自台灣,要說「I am from Free China」,陳隆志認為蔣介石政權根本沒有認同台灣,不把台灣人當自己人,這也是日後走向台獨運動的伏筆。

  一九六四年六月陳隆志完成博士學位後,在耶魯大學對台灣問題進行學術研究,陳的老師拉斯威爾找他合著「台灣、中國與聯合國」一書,這本書即將出版時,國民 黨知道陳隆志主張以「一中一台」解決中國在聯合國的席次問題,陳隆志頓時成了國民黨口中的「漢奸」,從此成為黑名單一員,不得不長年在海外飄泊並向國際人 士推銷他的主張。

  一九六九年,沙烏地阿拉伯駐聯合國大使巴魯迪看到陳的著作,大為讚賞,兩人後來成為好友,而巴魯迪向陳隆志透露,聯合國的國際情勢已經產生變化,台灣如果 要留在聯合國,必須接受「一中一台」方案,並希望能有管道向蔣介石表達,但蔣答以「漢賊不兩立」,拒絕接受。

  一九七一年沙國在聯合國提案,中國加入聯合國後,台灣仍應留在聯合國大會,而台灣是否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應在聯合國監督下舉行公民投票決定,但蔣不接受 「一中一台」方案,沙國提案遂告吹,而巴魯迪事後也坦承,台灣留在聯合國案「時機錯過了」。

  雖然錯過了最佳時機,陳隆志仍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繼續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他強調自己是「老兵不死」,雖然很多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台灣今日很多情況 比過去好太多,以前台灣同時面對內外兩個敵人:蔣介石政權及中國,但現在台灣已經民主化,有更多的人才、資源,如果政府和民間能夠盡全力推動,一定可以發 揮更大的效果。

  陳隆志說,以前有很多事在當時也被認為不可能,例如蔣介石政權垮台、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等,但後來也一一實現,因此,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要有馬拉松的精神,特別是要與加入WHO(世界衛生組織)交互為用。

  陳隆志強調,他非常反對台灣以「衛生醫療實體」的身分成為WHA(世界衛生組織大會)觀察員,因為成為WHO會員與成為觀察員所需的票數一樣,中國的反對 態度也是一樣,而且WHO也沒有否決權的設計,台灣為何要屈居於不能凸顯主權意涵的「衛生實體」參與WHO?

  至於公民投票,陳隆志表示,台灣加入WHO及聯合國已是全民共識,如果全民能透過公民投票的程序清楚表達此一意向,更能激起國際社會的注意、效果更好,而且凡是重大的民生議題也可透過公投來決定,因為公投本是人民的基本權利。

  至於公投統獨,陳隆志表示,台灣已是完完全全的主權獨立國家,除非要改變現狀,否則並不需要進行統獨公投,但因為現在的國名仍是「中華民國」,政府是否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則可由公投的方式交由全民決定。

台灣記者採訪WHA被拒 人權組織質疑

(中央社記者唐秉鈞布魯塞爾十六日專電)支持台灣記 者應享有採訪世界衛生大會(WHA)活動權利的國際無 疆界人權組織今天發表聲明質疑說,聯合國依據何種法 律禁止台灣記者採訪WHA新聞,以及誰隱身在這項禁令 之後?

該組織負責人弗特瑞表示,在WHA年度會議即將於 十九日至二十四日在日內瓦舉行之際,台灣記者擔心 再度受阻,無法報導這項與台灣人民有關的活動。

弗特瑞指出,自二零零四年起,台灣記者、商人、 科學家及學生就因台灣並非聯合國會員國,被禁止進入 紐約與日內瓦的聯合國大廈。

他並指出,原本僅禁止台灣記者採訪WHA新聞的禁 令,也已逐漸擴展至替台灣媒體工作的外國記者;即使 持有美國或英國護照的記者,在表明為台灣媒體工作後 ,也無法再進入聯合國大廈。

弗特瑞說,儘管世界上重要媒體機構與外國記者協 會已對聯合國對台灣記者採行的歧視政策,以及對言論 自由的限制進行嚴厲批判,或致函世界衛生組織(WHO )祕書長陳馮富珍,籲請她不要因為中國的要求,拒絕 發給台灣記者採訪證,但奇怪的是,主其事的聯合國並 無任何反應。

他並說:「至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並未對禁止台 灣記者採訪權的抗議做出回應,同時採行這項禁令的聯 合國公共資訊部門也未改變它的政策。但主要的問題是 :基於那一種法律基礎決定這項禁令,以及誰是隱藏在 這一禁令後的人?」

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的國際無疆界人權組織的主要工 作在觀察、研究及分析人權事務,並促進國家與國際層 次的民主與法治。
2008/05/17

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活動邀約】國際觀的第一課─從聯合國開始


面對全球化競爭,你有國際觀嗎?

你又打算如何開拓國際視野?到底要如何培養國際觀呢?

最近有一篇迴響很大的部落格文章「當我們的國際觀只剩下王建民」,作者是一位史瓦濟蘭的外交替代役男,他提到︰「台灣人對這個世界似乎「毫無感覺」,因為台灣人只想關心自己的事,只關心媒體告訴我們的事…」;隨著台灣主流媒體對國際事務的忽略,台灣學生的國際觀似乎也是每況愈下,因此根據去年底「金車教育基金會」的調查,台灣青年學生的「國際認知」確實普遍不及格!

然而,台灣唯一專門報導國際新聞與國際局勢解析的「全球現場」節目,公共電視也在今年228結束節目播出,這也反映了國際新聞在台灣媒體難以生存的困境,而大學生缺乏國際觀的主因就是因為對國際局勢漠不關心。

你知道「聯合國安理會促伊朗停止發展核武」嗎?

你知道「聯合國為緬甸災民提供緊急援助」嗎?

你知道「聯合國調動資源對抗全球糧食危機」嗎?

你知道「聯合國通過殘疾人權利國際公約」嗎?

聯合國,全世界最大的國際組織,致力於國際合作、和平維護與人權保障,從孤狗大神的新聞搜索中,平均每日都有近百條與「聯合國」相關的國際新聞,雖然,台灣是世界上極少數非聯合國的成員國,但是真正擁有「國際觀」的世界公民決不會將「國際事務」置身事外!大學生要突破主流媒體的「鎖國」,就是從認識「聯合國」拓展我們的國際觀!就如同聯合國網頁的歡迎詞「United
Nations. It's your world」,讓認識聯合國成為你培養國際觀的第一課吧!

時間:2008524日(六)1330~1730
地點:外交領事人員講習所(外講所)2樓演講廳(台北市敦化南路
一段280)

演講者︰

陳隆志教授(紐約法學院法學教授,耶魯法學院研究院士,國際人權聯盟副會長)
題目:聯合國代表權
談聯合國官方代表的相關內容

羅福全大使(前駐日大使,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濟學博士)

題目:從聯合國看世界-羅大使的聯合國工作經驗分享
對聯合國作介紹,談專業人士參予聯合國的國際計畫,就相關聯合國機構做些簡介,參與的工作經驗,台灣應在國際社會盡的責任。

歡迎各位帥哥美女青年才俊踴躍參加此次座談會喔!!

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腐敗政權面臨崩潰

引用︰南韓東亞日報
MAY 13, 2008 08:31
金影植


近日,熱帶風暴“納爾吉斯”席捲緬甸。而緬甸政府為了維護政權,限制國際社會向10萬名犧牲者以及150余萬名災民給予的援助。這一現象向國際社會揭示了軍事獨裁政權的非人道性。

12日,美國日刊《波士頓環球報》根據政治專家的評論報導:“自然災害對於政治具有巨大的影響力,災後重建過程中有可能出現政治局勢的變動。”

▽導致政局變動的自然災害

2004年12月席捲東南亞的地震海溢(津波)就曾導致緬甸鄰國的政局發生變動。

當時,印尼有12萬人口死亡,11萬以上人口失蹤。嚴重受災地區愛拓奇是伊斯蘭民族分裂主義者的根據地。因為津波,叛軍的根據地被銷毀,再加上外部救災團體湧進來,叛軍只好與政府軍進行和平協商。這給愛拓奇帶來了和平,叛軍領導者通過去年的自由競選,走上了政治舞臺。

斯里蘭卡政府與“猛虎”叛軍曾經攜手修復津波造成的損失,但去年內戰重演,斯里蘭卡又回到了往日的狀態。

土耳其與希臘曾是宿敵。1999年,土耳其港口城市伊茲密爾受到強烈地震的襲擊,4萬5千多人死亡。希臘向土耳其伸出援助之手,借此,兩國間緊張的局勢得到了緩解。

自然災害還影響著國內政局的變化。自然災害引發後,不當的口號→引起對政權的不滿→憤怒的國民要求更換政權。

研究自然災害與改革的關係的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馬克•費靈和凱薩琳•迭爾教授在《波士頓環球報》中指出:“越是政局不安的國家,自然災害帶來的變化將越大。”1970年,巴基斯坦東部發生大型熱帶風暴以後,憤怒的示威隊伍最終建立了孟加拉。

▽此次災害是否會導致緬甸軍政告終

有人預測國際社會期待著緬甸政府進行政權交替。

據 《國際先驅論壇報》報導:“緬甸國民因這次的熱帶風暴以及軍部強行實行的新憲法草案全民公決而公然表示不滿”。 《星期日蘇格蘭報》於10日報導“國際輿論把這次事件看作終結緬甸軍政的機會”。美國對外援助機關國際開發處前處長安德羅•納斯奧斯則在最近的《華爾街日 報》寄稿主張“進攻緬甸也不為過。”

12日,英國日刊《泰唔士報》傳息:法國外交部長官“不分國界的理事會”創始人貝納德•庫施納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向緬甸進行人道主義接觸。他主張就算緬甸政府不同意,也應該採取救援行動。

貝納德-庫施納長官主張應啟動1990年聯合國安理會上通過的“發生重大災情時參與權利”和2005年聯合國首腦會議中對大屠殺、消滅種族 、戰爭犯罪的應對措施“保護犧牲者權利”等法案。

因為各成員國之間存在著複雜的利害關係,所以聯合國很難出面解決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緬甸政府正處於無法接受也無法拒絕救援的左右為難的局面。緬甸政府做出的選擇將決定他們自己的命運。

WHO宣導團:以台灣名稱加入WHO最合適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十二日電)2008-05-13 18:22:17

由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台灣醫界聯盟等民間團體組成的「2008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達團」今天表示,台灣(TAIWAN )的國際地位未定、台灣前途須全體台灣人決定,以「 台灣」名稱爭取加入WHO最符合台灣利益,呼籲民眾一 生至少一次到日內瓦說出台灣人的心聲。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TAIUNA)理事長羅榮光說,今 年是WHO成立第六十週年,但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卻已被 排除世界防疫圈外近四十年,尤其是2003年台灣發生嚴 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發生期間,WHO遲遲 才派兩名防疫專家到台灣觀察,反觀新加坡發生SARS疫 情後,WHO短時間就派出七名防疫專家,使疫情迅速就 獲得控制。

「真是吃人夠夠」。

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陳再晉表示,根據「舊金山和 約」、「日華和約」,日本人只宣佈放棄台灣主權,依 當時國際慣例,台灣前途必須由全體台灣人決定,「台 灣的國際地位未定(undecided)」。

他認為,WHO標榜將所有人類置於全球防疫圈內, 為何台灣至今仍無法被納入WHO通報系統內,「為何台灣人都不說話」,宣導團到日內瓦世界衛生大會(WHA ),就是為了向國際說出台灣人的心聲。

羅榮光、陳再晉呼籲所有台灣人,應該利用到歐洲旅遊的機會,一生至少一次到日內瓦WHO總部說出台灣 人的心聲;利用到美國的機會,一生至少一次到紐約聯合國總部說出台灣人的心聲,不折不撓,總有一天能完 成台灣人的夢想。

至於馬陣營有幕僚傳出「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是務實加入國際組織的最好名稱,陳再晉認 為,從國際政治法來看,「中華台北」名稱只承認台灣是中國的「屬地」,將賦予台灣人民以公投決定國家前 途機會,研判中國不會接受。

羅榮光則說,準總統馬英九在選舉時口口聲聲說「 台灣向前行,台灣一定贏」,上任後若馬上放棄「台灣 」,「請他(馬英九)自己去當中華台北的總統」。

陳再晉、羅榮光都認為,「台灣」是爭取加入WHO、聯合 國等國際組織最好的名稱。

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爭取加入世衛 台灣民間團體動起來 近300人共襄盛舉

引用自中央廣播電台,時間: 2008/05/09 ,撰稿‧編輯:曾國華

世界衛生大會即將開議,為爭取台灣能夠順利入會成為正式會員或是觀察員,台灣民間團體已經積極動員起來,包括了醫界聯盟、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及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新樓醫院等單位都已蓄勢待發,共有超過百人以上的成員,將遠赴瑞士日內瓦聲援台灣入會,而預估加上其他世界各地民間團體,這次聲援的民間團體將多 達300多人。


世界衛生大會即將於19日在瑞士日內瓦開議,而政府這次是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世衛組織成為會員國,或是成為世衛大會觀察員等兩案併呈的方式推動入會,而為 了聲援台灣的入會,台灣的民間團體已經動了起來,包括了醫界聯盟、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及台灣基督教長老會新樓醫院等單位,已經動員超過一百多名的成員,就將 遠赴瑞士日內瓦聲援台灣入會。

已經第6次參與這項活動的立委葉宜津說:『每一次中國在WHA的大會裡面,一次又一次的說謊,說我們的醫療包括在他們裡面, 整個網絡是包括在他們裡面的,它可以照顧我們,這是天大的謊言,但是我們如果沒有去反駁這個謊言的話,所謂積非成是,謊話說久了大家也會以為是真的,所以 我們不厭其煩,一次又一次,在場外或是在其他民間團體去遊說就是這個理由。

根據了解,這次醫界聯盟共有89人參與這次行動,而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及新樓醫院等單位,也各自動員了29人和25人,總計人數達到百人以上,如果再加上來自海外包括阿根廷、美國及歐洲等聲援團體,預估參與的人數將上看300人左右。

而將以團長身份領隊前往日內瓦的立委涂醒哲則特別強調,今年有553萬人透過公投表達支持台灣進入聯合國,而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就是重返國際組織的第一步,因此他絕對會帶著553萬個感謝,前進世界衛生組織,爭取入會。

叩關11次未成 旅義僑胞強調加入WHO是台灣應享權利

引用自NOWnews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2008/05/12 11:33

我國為爭取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已連續叩關11次,但在中國方面的阻擾下,迄今未能成功,對於此一情況,旅居義大利的台灣僑胞,包括歐洲台灣醫事 聯盟義大利代表陳倉發等人,11日在一項座談會中先後強調,加入WHO是台灣應享有的權利,也是台灣2300萬人民應享有最佳健康照護的基本人權,而我駐 義大利代表鄭欣則表示,政府今年除了會繼續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WHO之外,同時也將平行推動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

這項座談會在羅馬舉行,我國僑務諮詢委員李阿進回憶表示,5年前,台灣陷入SARS爆發危機之際,中國竟還要求國際對台灣進行救援時,須事先經中 國同意,他對此深表憤慨,他也認為,中國政府常常是說一套,做一套,當國際要藉抵制北京奧運,來抗議中國武力鎮壓西藏抗暴時,中國政府就說政治不應干涉體 育,但對台灣要求加入WHO,中國政府卻又說這是政治問題。

歐洲台灣醫事聯盟義大利代表陳倉發更批評中國參加WHA代表曾在開會時說謊,他指出,對方宣稱在2003年SARS爆發流行時,曾派醫生到台灣協 助,他強調,台灣沒有加入WHO,對台灣與國際社會造成雙重損失,不僅讓台灣一些醫學新發現無法傳出去,台灣也無法即時獲得世衛組織的資訊。

我國僑務促進委員尹伶俐則表示,加入WHO是台灣應享有的權利,也是台灣2300萬人民應得到最佳健康照護的基本人權,而台灣迄今未能加入WHO,並不是因為世界上有任何國家反對,而是因為中國對台灣的敵對態度,「中國政府的許多政策與作為沒有人性。」

她並批評先前WHO秘書長陳馮富珍擅自退回陳總統申請以台灣名義加入此一國際組織的信,是「粗暴無理的行為」,她並提出建議,希望藉由開設支持台灣加入WHO的專門網站,除向世人告知台灣被排除在此一國際組織外的不合理情況,同時也號召國際友人簽名支持我方加入WHO。

台灣駐義大利代表鄭欣則在應邀致詞時表示,台灣爭取加入WHO有多重意義,包括向國際社會表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應享有應得的權利,以 及提供一個政府與人民共同努力的願景。台灣每年推動加入WHO,雖然迄未達成目標,但已有很大進展,包括:美國、日本與歐盟等國家,都對支持台灣有意義地 參與WHO的活動表示支持。

鄭欣強調,台灣爭取加入WHO是一件重大推案,需要時間來完成,儘管目前許多國家礙於「一中政策」,無法改變態度,但只要繼續推動,就有實現希望的可能,而政府今年除了會繼續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之外,同時也將平行推動以觀察員身份參加WHA。

加報:中國阻台加入世衛影響世界衛生安全

中央社2008.05.10

 加拿大「卡加立前鋒報」九日在社論中,強烈質疑中國既然對國際呼籲「政治與體育應分開」,何以不能把政治與衛生事務分開處理?該報也指北京一再阻擾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反而對世界衛生安全構成威脅。

 另外,加國西部最大英文報紙「溫哥華太陽報」九日也刊出台灣衛生署長侯勝茂投書,指陳台灣在全球衛生防疫系統中的重要性。

 卡加立前鋒報是加國亞伯達省主要英文報紙。該報在這篇社論中指出,面對國際針對中國壓迫人權和西藏的批評和抗議,北京當局只能辯稱政治與體育不應混淆,這一說法對運動員而言,確實如此,否認等於是白白浪費他們過去四年的苦練和付出。

 但社論接著指出,既然政治不應干涉體育,就更不能干涉衛生,只是中國多年以來,不斷阻擾台灣加入世衛組織,世衛組織和中國在二零零五年甚至還簽訂一項備忘錄,禁止台灣參與世衛組織的技術會議或接收相關資訊,除非事前獲得北京同意。

 社論中也舉例指出,去年九月份泰國出口玉米筍受志賀氏菌污染,世衛組織防疫通報系統改變以往直接與台灣聯繫的做法,轉而透過中國通知台灣,結果中國十天後才向台灣衛生署疾管局通報。

 社論指出,北京當局在二零零三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爆發時,對國內外都隱瞞事實,連內部衛生事務都無法妥善、透明化處理,不只對台灣,對加拿大和其他國家都已構成衛生安全問題。

 社論指出,聯合國甚至不讓台灣媒體出席採訪五月在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WHA),更是一種政治侮辱。

 社論呼籲,讓台灣媒體出席採訪WHA,讓台灣加入WHO,因為「這無關政治,而是衛生議題」。

 侯勝茂在溫哥華太陽報刊出的投書中特別指出,每年有一百二十五萬隻候鳥由西伯利亞和中國飛往台灣過冬,或繼續轉往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和澳洲等地,若繼續把台灣排除在世衛組織之外,一旦爆發禽流感全球衛生系統將很難控制疫情擴散。

台灣參與世衛組織 大紐約僑團力挺聲援

(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九日專電)中華民國政府再度 展開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活動,大紐約部分僑 團今天發表聯合聲明指出,中國不應該阻礙台灣人民追 求健康的基本人權,讓台灣處於全球防疫網路之外;更 有僑領呼籲發動各界力量,期盼美國站出來替台灣發聲 ,突破中國的封鎖。

世界衛生大會(WHA)即將於十九日在瑞士日內瓦 開議,在新舊任政府交接之際,政府這次採取以「台灣 」名義申請加入世衛組織成為會員國,或成為世衛大會 觀察員等兩案併陳方式推動入會。

由全僑民主和平聯盟大紐約支盟發起的聲援活動, 今天在台灣會館舉行記者會,呼籲國際社會重視台灣參 與無關政治的醫療專業組織問題。    

支盟會長黃滿玉宣讀聲明說,基於醫療無國界理念 ,所有國家都有責任在公共衛生領域攜手合作,台灣基 於國際衛生安全,參與世衛,這是普世價值;過去十一 年,台灣申請加入世衛組織屢遭拒絕,根本原因就是中 國的無理打壓。   

她說,台灣歷經九二一大地震以及二零零三年中 國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風暴,台灣無法接受 國際救援及醫療資訊,造成嚴重傷害。在禽流感等致命 傳染病威脅之際,台灣在國際衛生體系中缺席,已形成 全球防疫系統漏洞。  

聲明還指出,台灣有義務及有資源,對國際衛生安 全做出貢獻,參與僑團呼籲國際社會共同支持台灣加入 世衛組織,並呼籲中國尊重世衛組織公平、對等、普遍 、互惠精神,不要阻礙台灣參與世衛組織。

本身也是醫生的台灣會館理事長賴弘典同時呼籲新 政府不要因為一時的「經濟興奮劑」,而倒向中國,應 該繼續帶領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與會僑領大聲呼籲各界力挺台灣入會,並發動一切 可能力量,期盼美國能替台灣發聲,突破中國的打壓與 封鎖。   

另一方面,僑團也呼籲國際社會尊重民主人權的普 世價值,共同譴責中國以武力鎮壓西藏的暴行。他們批 評中國藉由舉行奧運推銷其「和平崛起」假象,卻以強 勢武力蠻橫方式壓制西藏人民追求人權與宗教文化自由 ,國際社會應該提出強烈譴責。    

今天出席的僑領包括大紐約台灣同鄉會長方秀蓉、 僑務委員林秀合、民進黨美東黨部主委蔡明峰、北美洲 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會長蔡榮聰、北澤西台灣同鄉會長 李春紅、台灣人公共事務會紐約分會會長林雅玲、福壽 老人中心主任王能等。
2008/05/10

以色列慶祝建國六十周年

引用自bbc中文網
延伸閱讀︰
1948.05.14以色列建國(復國?)雲程的雙魚鏡
以色列國旗以色列工人為60周年國慶趕制國旗

衝突不斷、和平難求﹔以色列展開一系列活動紀念建國六十周年。

在1947年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分治決議的支持下,以色列在1948年5月14日(以希伯來曆法計算為5月8日)成立。

以色列為期數天的建國六十周年大規模國慶活動周三日落拉開序幕。

猶太裔的宇航員加雷特﹒雷斯曼從國際空間站發來賀詞。

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還將與以色列境內的國民一起合唱國歌,希望創下最多人合唱國歌的記錄進入吉尼斯世界大全。

下個星期,包括美國總統布什,前國務卿基辛格、蘇聯前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等政界領袖以及商界巨頭們也將出席以色列的六十周年建國慶典活動。

難兄難弟

不過,以色列國慶六十周年的同時,巴勒斯坦人則在紀念他們所稱的"災難日",因為以色列建國後爆發的第一次中東戰爭迫使七十萬巴勒斯坦人逃出家園,成為難民。

在以色列近7百萬人口當中,超過一百萬是阿拉伯裔。他們又是如何看自己在這個國家的地位和身份呢?在以色列北部的穆哈默的﹒艾爾-瓦拉希說,儘管以色列宣稱自己是個人人平等的猶太國家,但是阿拉伯裔仍然說面臨歧視:

以色列第一任總理大衛﹒本-古理安宣讀獨立宣言
以色列第一任總理大衛﹒本-古理安宣讀獨立宣言
"以色列應該把我們看成是國家的寶貴資產,而不是把我們看成負擔。我們是以色列的潛力所在,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讓猶太民族可以證明他們希望如何與我們相處。他們是希望生活在和平中?還是希望繼續生活在高高在上,掌控一切的感覺中?"

的確,和平應該是以色列建國六十年來所一直追求、但卻無法實現的夢想。

從1948年建國至今,以色列與鄰近的阿拉伯國家經歷了五次中東戰爭和其他小規模的戰爭,與巴勒斯坦的武裝衝突也一直沒有間斷。

以色利在被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實施移民政策,大量興建猶太移民定居點,目前有將近五十萬猶太人在這些定居點生活。

在西岸北部住了三十年的索珊娜﹒施羅對外界要求他們將這塊領土歸還巴勒斯坦的主張表示強烈反對:

"不幸的是,阿拉伯人已經給了我們很多的教訓,因為他們所說的並不是僅僅要這塊地方而已。他們要所有的一切。他們要特拉維 夫,要海法,要以色列的全部土地。不幸的是我們在這些地方,甚至耶路撒冷的兄弟姐妹還以為,只要我們把被佔領土還給他們,他們就能滿足,不再提要求。看看 加沙發生的一切吧。不管我們跑到哪裡躲避恐怖,不管我們從自己的土地上逃到哪裡,他們都跟在後面。很多人希望活在夢境裡,但是這裡是中東,這裡是不一樣 的。"

和平之路

為了防止恐怖襲擊,以色列封鎖西岸三天,以確保慶祝活動的順利進行。

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美國的支持,以色列過去六十年來確保這個資源貧乏的國家經濟穩定,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

建國六十年的以色列人,享受豐衣足食,卻仍無法放鬆警惕享受安居樂業,因為中東和平仍然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遠景。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培養國際觀,從世界地圖開始

引用自︰William’s Blog
2007 年 十一月 27 日
全文詳見︰培養國際觀,從世界地圖開始

幾個月以來,李家同、龍應台、洪蘭等人紛紛提出對年輕學子缺乏人文素養的憂心,尤其是國際觀。

國際觀不是一蹴可及,需要許多層面配合,像劉必榮教授歸納的六項建議:語言、培養對國際事物的興趣、要有國際文化的敏感度、對國際局勢的瞭解、緊密的連結概念、在國際社會中找定位,都是比較高層次的。如果層次不要一下子拉這麼高,先從較底層著手,那麼,史地常識應該是相當基礎的環節。

只可惜在中學時代,我們的史地教育都太過填鴨,甚至淪為意識型態的幫手:

台灣的考題大多數只考選擇題,不像國外學生有很多討論,造成台灣很多學生只知道答案,卻不知道為什麼。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台灣近年來太過強調本土化,但不能一味「向內看」,只是把台灣地圖橫著放、轉90度看,或是一下把台灣變成海豚、一下變成番薯,卻對世界完全沒有興趣,這樣怎麼跟對岸競爭。

   ──〈從地圖認識地理,較輕鬆

其他國家呢?先看看芬蘭:

芬蘭是怎麼教育他們的小孩?一起到芬蘭的小學課堂來看看。TVBS 記者林宏宜:「好,我們現在在他們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課打開他們的數學課本,裡面一看,居然有中華民國的國旗。」

明明是數學課本,為什麼會有中華民國國旗?原來出題老師挑出四個國家的國旗,讓學生計算當中紅色所佔的比例,上面寫著「台灣」的青天白日國旗標準答案是「四分之三」,他們邊算數學邊認識了台灣。

芬蘭驚艷》作者吳祥輝:「他透過一個數學題目,他已經讓他的小孩子國小三年級的小孩子,他已經接觸到世界。」

   ──〈【發現芬蘭競爭力】台灣國旗 列芬蘭小學數學教材

再看看美國:

我兒子讀高二,考了一道歷史題:「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公元哪一年死?最遠打到哪?」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美國世界史這道題目不是這樣考的,而是:「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 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

再看看最深沉的德國:

如果這一個課是 1870 年的普法戰爭,那麼老師在上課前要求學生讀的會是很多第一手資料,譬如俾斯麥首相的演講原文,要學生從演講稿中探討當時普魯士的外交策略,從而分析普法戰爭的真正原因。

除了瞭解德國觀點之外,學生必須知道法國觀點,老師可能用電腦圖片放映當時法文報紙上的時事諷刺漫畫、評論,或者畫家筆下的巴黎街頭圖像。

在分析戰爭本身,老師可能出示一張他帶來的 1870 年普魯士的經濟發展指標圖,用來解釋當時的「新科技」──譬如鐵路的廣泛使用和新製大砲的威力──如何使普魯士在戰場上占了上風。法國本身貧富之不均、工 人階級之不滿、社會壓抑已久的不安定,老師可能用當時法國的生產指數和土地分配的圖表來說明。

也就是說,在整個講課的過程裡,教科書非但不是唯一的教材,而且不是核心的教材,甚至可能根本沒用到。

   ──〈歷史課

這就是活知識與死知識的差別。

如果我們能夠把握每一個聽聞關鍵字的機會,稍微多查考一下相關的史地背景脈絡,整個知識網絡就會一點一滴編織出來。譬如說,我看了《亞歷山大大帝電影,對這位首度將帝國疆域拓展到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王感興趣,想知道哪些是史實,哪些是編劇兼導演 Oliver Stone 所杜撰,便去找了本《創造問題的藝術:向亞歷山大學領導》來讀。這本書分析許多戰役,卻沒附古希臘時代的地圖,未免有點隔靴搔癢;於是,我再去圖書館印了幾頁亞歷山大三部曲的地圖,對照著看。如此這般從電影、歷史、戰役、管理、地理走了一圈,再與去年在希臘古蹟、博物館的懷古經驗相結合,對於亞歷山大「希臘化時期」功績才更了然於心。

所以,你認識這個世界嗎?地球儀上面花花綠綠的色塊,如果一大半都不認識,恐怕連「國際觀」三個字都很難搭上邊,更別提「人文素養」了。

昨天在推推王看到這麼一段影片:「天才!不到兩歲的小女孩會指出世界地圖大部份的國家」,真是令人汗顏:



我仔細數了一下這位 Lilly 小女孩總共認得了多少國家:

  1. 巴西
  2. 美國
  3. 俄羅斯
  4. 澳洲
  5. 南非
  6. 墨西哥
  7. 加拿大
  8. 格陵蘭
  9. 阿根廷
  10. 紐西蘭
  11. 印度
  12. 日本
  13. 中國
  14. 沙烏地阿拉伯
  15. 辛巴威
  16. 西班牙
  17. 巴拉圭 (Lilly 不認得)
  18. 斐濟
  19. 台灣
  20. 南韓
  21. 土耳其
  22. 菲律賓
  23. 斯里蘭卡
  24. 蒙古
  25. 智利
  26. 巴拿馬
  27. 希臘
  28. 土庫曼
  29. 英國
  30. 冰島
  31. 瑞典
  32. 愛爾蘭
  33. 馬達加斯加
  34. 象牙海岸
  35. 迦納
  36. 南極洲
  37. 馬來西亞
  38. 塔斯馬尼亞
  39. 玻利維亞
  40. 哥倫比亞
  41. 捷克
  42. 義大利
  43. 埃及
  44. 剛果
  45. 法國
  46. 葡萄牙
  47. 挪威 (Lilly 不認得)
  48. 印尼
  49. 吉布地 (Lilly 不認得)
  50. 德國

Lilly 這樣的二歲女娃兒都能夠了,你我呢?

培養國際觀,就先從世界地圖開始吧。

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

國際觀 從了解自身文化做起

引用自︰udn校園博覽會
【文/曾巧儀(德國布萊梅大學語言所助理研究員)】2008/04/08

目前,台灣社會已經有了國際觀的概念,學生早早就得學英語;文化名人也常撰文指責台灣人多半不理會國際時事,並大力呼籲台灣教育應該重視培育出有國際觀的下一代;然而,筆者想在本文指出,國際觀的培養,如何普遍地被誤解,並針對此點提出學校教育的落實方向。

培養學生擁有國際觀,重點並不在於讓學生把時間花在學英語、大量接觸西方社會文化資訊上,而是能夠讓台灣的學生,大方向地了解自己所處的社會與文化,在全 球架構上的地位與意義。確切來說,培養國際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有能力觀察台灣各領域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各層面,有何相異相似之處;進而激發學生思考,台 灣因文化傳承所發展出的社會現象,若從國際的角度來檢視,有何優缺點,如何取長補短。

於是,想要鞤助台灣學生打開視野擁抱國際、未來帶領台灣在世界舞台上競爭,必須先讓他們以了解台灣社會文化的傳統與發展,當作接軌世界的第 一站。此後,當他們進一步吸收外國資訊或身處國際時,能靈活地反觀台灣狀況,探索台灣與外國差異的背後原因。簡而言之,要在學校教育培養國際觀,首重對自 身社會文化的充份掌握,與跨文化比較思考的能力。

若沒有上述這兩能力,即使學生英文流利,並每日閱讀國際新聞,甚至出國深造,他們如何能因此反思台灣的優劣勢,並了解台灣相對於世界發展趨勢的不足,以幫助台灣社會更進步?

若沒有上述這兩能力,對於多數不準備出國唸書工作的台灣學生而言,除了應付考試外,有何實際動機去在意外國社會發生什麼事情?若有了上述的 觀察思考能力,以及有對台灣社會的深刻了解,他們就可以體會,自己即便身在台灣,國際時事與訊息,其實也能與自己有切身的關聯;因為世界上其它社會文化的 發展,都可激發出對台灣各現象的反省。因此,文化名人常呼籲的重點,例如學生該密切注意國際時事等,事實上並不是養成國際觀的主要方法,那是有了國際觀的 結果。

最後,期待即將新上任的教育部團隊,終於能夠把台灣的學校教育帶入二十一世紀。著重培養學生主動地觀察、比較、思考社會文化現象的能力,而 非繼續讓他們被動地全盤吸收課本知識。唯有裝備好這些能力,台灣學生才有可能進一步探索跨文化的差異;如此一來,國際觀的培養教育,也才能發揮功效。

國際觀問卷調查

引用自︰金車教育基金會
台灣青年學生國際認知不及格!

國際觀問卷調查發表11/30/2007 

台 灣有兩百萬高中與大學生,面對全球化競爭,他們的國際認知如何?根據金車教育基金會的調查指出,台灣的大多數的青年學生似乎還在圍城之中,還無法意識到外 面世界,對國際資訊認知貧乏且片斷,僅對單一重大事件、影視明星及體育賽事有興趣,答不出WHOOPEC,更不知道2012年奧運地點。

台灣年輕人國際觀有下降危機!
加 入WHO是台灣多年來努力目標,媒體報導也不乏此方面訊息,然而卻只有64.9%的學生知道是世界衛生組織。而油價高漲的年代,卻只有五成的學生知道, 石油價格掌控在簡稱OPEC的石油輸出國組織。2012年奧運舉辦地,僅有31%學生知道是在英國倫敦,比94年調查下降高達20%

積極的入聯、返聯議題,然而,台灣的國際空間有多大,學生似乎不甚清楚,目前邦交國僅剩24個,卻只有61.5%的學生答對(21-30個),在在顯示青年學生對國際事務認知仍有待加強,僅在國際時事,而非全觀,更有下降之虞。

與「真正的世界」仍有很大距離!眼中只有美中日 
青 年學子的地球村,大概只有「中美日韓」,侷限在鄰近國家及美國。高達九成(89.5%)的學生認為中國大陸是對台灣最不友善的國家!如今對岸已成為台 灣最大出超國,但由於政治因素導致兩岸青年學子間不友善的態度,不斷加深兩岸世代間的誤解。美國的態度,向來是維繫台灣政經安全的動向。調查結果顯示, 31%的學生認為美國對台灣友善,比前年(94)下滑13%,同時,41%的學生認為其對台灣最不友善,比94年相對上升15%,可見近來入聯議題,已 影響台灣學子對友國的印象。

長久以來,受日劇的影響與日本地緣關係,有43.2%的學生認為其對台灣最友善,超過非洲(41.0%)與中 南美 (38.9%)邦交國家。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廷是台灣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在友善國家中卻落在第十一名,遠低於其他邦交國及鄰近國家,可見學生對「教 廷」的陌生,甚至許多學生並不知道「教廷」是台灣的邦交國。

外語能力是開啟世界之門的鑰匙
七 成一的青年學生認為最需加強英語教育,因為要 擁有國際觀,應具備的重要條件就是要有外語能力(75.3%),時常閱讀國外資訊(74.8%)及瞭解國際禮儀(58.6%)。然而學生因為語言無法溝通 仍高達84.2%,對來訪國家認識不足也達68.5%,與很少有國際禮儀與接待經驗(60.0%),顯示語言與資訊、認知是國人跨足世界最大的挑戰。

台大土木研究所高慧萱表示,她在大學就開始積極參與國際交流活動,從中不但可結交好友,增加語言應對信心,且可瞭解不同國家的民情及文化差異。她認為要瞭解文化衝擊,單靠言語溝通是不夠的,唯有實際經歷才能有深刻體認!

金車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孫慶國表示,學生「國際觀」的素養,除加強語文能力外,國際常識是成為世界公民的第二要項。但國際觀方面也有很明顯的M型現象,除少數學生重視國際觀的成長,台灣要談國際化還有一段很久遠的路要走!

全球化是世界發展的趨勢,身為世界公民,國際觀的培養是不可或缺的素養。金車教育基金會發表「地球村公民--國際觀問卷調查」,針對全省高中及大專院校學生進行調查,總計回收1959份有效樣本,回收率為89%,有正負3%的抽樣誤差。

如何培養國際觀

引用自︰劉必榮部落格

今天在大專生涯發展協會的年會,應邀就「如何培養青年的國際觀」,做了五十分鐘的分享。

大專生涯發展協會是個很棒的組織,現場看到許多同學是如此充滿喜悅,認真學習,愉快分享,讓我很感動,也對創辦人楊智為老師為年輕人奉獻的心力感到敬佩。

怎麼培養國際觀,是許多年輕朋友經常問到的問題。我也就這個問題做了一些思考。現就把演講的大綱寫下來,和有興趣的年輕朋友交換心得。

培養國際觀,第一當然是「語言」。會講外語不等於有國際觀,可是要有國際觀,卻必須要懂外語。英文是一定要的,除了英文以外,你可以根據興趣選擇日文,德文,或西文、法文都可以。市面上學語言的書那麼多,在此就不再贅述。

懂了外語,才會對外國事物(以及事務)開始有興趣。這就是建立國際觀的第二步,「培養對國際事物的興趣」

讀外語的時候,除了語言,還要掌握那個國家的風土人情。現在台灣翻譯的小說那麼多,可以選擇不同的小說來看:比如《追風箏的孩子》(可以瞭解阿富汗與巴基 斯坦的文化與種族衝突)、《一個德國人的故事》(瞭解二戰之前德國年輕知識份子的心路歷程)、《歷史學家》(瞭解東歐與鄂圖曼土耳其的一些歷史,當然,還 有主角吸血鬼)、《好兵帥克》(捷克版的阿Q正傳)都很棒。

電影方面,「總統的理髮師」(瞭解韓國的威權時代),「盧安達飯店」(瞭解非洲的種族衝突),「中央車站」(巴西以及第三世界的生活)等,也都很值得看。

透過這些關切與瞭解,我們開始瞭解人家不同的文化與思維,以及當地的酸甜苦辣。

跟這相關的就是第三點,要有「國際文化的敏感度」。這比對人家的事物有興趣又進了一層。哪些國家有哪些禁忌?哪些話在哪些國家不要說?比如,妥協這個字, compromise,在中東就是不好的字眼。在中東如果談判,說相互妥協一下吧,對方會生氣(男子漢怎麼能輕易妥協?)所以最好是說我們看看能不能找到 解決方案(Lets work out a solution)。

第四是「對國際局勢的瞭解」。這就是由「事物」進到「事務」了。這必須要看一些書,瞭解一些國際上的恩怨情愁。比如,如果你不知道曾經有過韓戰,就很難瞭解朝鮮半島的情勢。

另外還要知道國際政治的基本格局,比如十九世紀以來海權跟陸權的競爭,列強在非洲的殖民歷史,西方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世界的衝突,以及巴爾幹的火藥庫。這些都是「基礎建設」,瞭解了以後,往後的國際事件就比較容易瞭解。

看報紙是瞭解國際事件的最快方式。所以一開始我們才會說要先加強語言。可是報紙不能看偏,最好相關各國的報紙交叉看,這樣才不會有偏見。現在網站方便,有 些很棒的網站是不要錢的,比如紐約時報(www.nytimes.com),華盛頓郵報(www.washingtonpost.com),BBC (www.bbc.co.uk)。若能養成每天看看這些報紙的習慣,加強英文,也加強了國際事務的瞭解。

第五是「緊密的連結概念」。國際事務多是環環相扣的,所以現在人們愈來愈傾向於用「全球化」(globalization)而非「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因為全球化比國際化有更寬廣的關照面。

這讓我想到日本人夢枕貘的小說《沙門空海入唐》。他寫的是日本和尚空海,隨遣唐使到長安的故事。你可以在小說中看到全球化的場景:中國人,日本人,胡人,有神仙有鬼怪。很壯闊的全球化景象歷歷在目。這就是我講的,要拉高視,觀看全貌。

還有就是要學著用網路「超連結」的概念,去建構相關的知識體系。比如越南種咖啡,因而成為主要的咖啡出口國。越南種的是哪一種咖啡豆?咖啡的烘焙技術改 進,對越南咖啡的銷路有沒有什麼幫助?星巴克咖啡用的是哪一種豆子?國際咖啡的價格與越南經濟改革,有什麼相互關係?從你手上一杯香醇的咖啡,可以連到東 南亞的局勢與國際經濟情勢,這就是超連結。

可是一個人絕對沒那麼多時間做這麼多連結,所以一定要小組學習,大家一起來,共同建構自己的知識庫。

最後第六點,就是時時為台灣,「在國際社會中找定位」。把地平線拉遠,看看我們的經濟,我們的競爭力,在國際上是排什麼位子。或者我們國家的政治情勢,在 國際上找不找得到「對照組」。有的話,該怎麼比?這其實是一種學習的習慣,大家可以試著慢慢養成。先做小組學習,然後跟老師一起研究,這樣才能提昇自己。 久而久之,會發現自己已逐漸與眾不同。

讓我們一起努力。

模擬聯合國 北科生前進紐約

引用自︰聯合新聞網
2008/04/18【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台北科技大學把學生推上國際舞台,創技職首例,培訓學生到紐約參加模擬聯合國會議,全團就是個小聯合國,來自美、非、亞、歐洲的外籍生也入列,有甘比亞學生代表台灣出席,但要扮演芬蘭代表,很具挑戰性。

台大、政大等校都有模擬聯合國社團,也曾赴紐約聯合國總部參加模擬會議,但技職生參加模擬聯合國會議,北科大是首例,團員有5名外籍生,來自印尼、宏都拉斯、甘比亞及捷克,本地生則是應用英文系、非英文系各5人,本周日出發。

北科大應英系副教授楊韻華指出,和台大等國立大學相比,科大學生的國際化、表達能力較弱,但很多北科大學生到跨國企業工作,要有國際領導能力,校長李祖添 指示由教學卓越計畫補助經費,甄選「前進紐約發現聯合國」15名團員,和全球300多所大學、4000多名學生一起參加模擬聯合國會議。

她說,上學期校方先以社團方式訓練學生,教導英文演講、辯論技巧及議事規則,之後再蒐集代表國芬蘭的相關資料,著重會議討論的重點:替代能源,學生要先寫「立場報告書」。

來自甘比亞的Ndure,就讀北科大四年級,她在2002年也曾參加模擬聯合國會議,這次她代表台灣,卻要模擬芬蘭代表的角色,是很特殊的經驗,她為此蒐集很多資料,嘗試用芬蘭人的眼光看事情,收穫更多。

就讀自動化研究所的捷克美女Petra,來台灣才8個月,她還不會中文,加入模擬聯合國社團,和同學用英文交談,讓她很快就交到朋友,她希望到紐約交到更多朋友;機電所印尼研究生林元偉說,他希望在工程專長之外,培養流利的溝通能力,參加模擬聯合國會議,很有幫助。

北科大機電學士班洪上捷、不分系菁英班蕭煥謙,曾分別住過美國、南非,英文本來就不錯,他們之前對聯合國認識不深,這次為了開會,猛K很多資料,背了許多 專有名詞,但還是不免緊張,希望能為技職生爭光;應英系莊欣慈對台灣很有向心力,支持公投入聯,她覺得台灣人應站在國際舞台,為自己發聲,這次是很好的機 會。

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

NGO指控五非洲國家 無資格進入人權理事會

中央社2008.05.07 

 兩個非政府組織今天指出,加彭、巴林、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尚比亞等國沒有資格在聯合國最高人權機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裡享有席次。

 在全球推展人權的「聯合國觀察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Council」以及「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共同提出報告,他們對於非洲國家組中缺乏足夠的民主國家競爭,致使加彭與尚比亞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中得到席次,感到十分悲憤。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設在日內瓦,由四十七個會員國組成,聯合國大會定二十一日改選將近其中三分之一席次的十五席。這份報告於今天提出。

 聯合國觀察設於日內瓦,執行長諾依爾告訴媒體記者:「民主國家浪費了透過這個重要的聯合國組織,推展人權的大好機會」。

 「他們反而提供國際信譽給這些壓制人民的國家,這些國家經常迫害他們自己人民的人權」。

 自由之家主任史萊佛指出,目前已經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中享有席次的中國、古巴和沙烏地阿拉伯,列名自由之家二零零八年全球最被壓制的社會「惡中之惡」名單中。

 名單上的其他國家還包括緬甸、利比亞、北韓、索馬利亞和蘇丹,以及車臣和西藏兩個地區。

 史萊佛指出:「除了緬甸以外,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一直未能適切處理,在我們惡中之惡報告中這些國家所發生任一令人震驚的違反人權情勢」。

 在非洲國家組中,加彭、迦納、馬利、以及尚比亞目前在人權理事會享有席次,而加彭、迦納、尚比亞將爭取連任,並面對布吉納法索新加入的競爭。

家庭主婦走入聯合國 宣揚愛和平理念

引用自︰聯合新聞網 2008/04/17

【聯合報系校園特約記者蔡佳妤/新竹報導】

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婦竟也能走入國際,向聯合國祕書長安南和駐聯合國大使宣揚愛與和平理念?四年前辭去台積電專案經理的洪淑琪,加入國際NGO組織「世界之 愛和平總會(FOWPAL)」成員,參加多次國際行,使她由驕縱奢侈的科技新貴,蜕變為視野開闊、懂得知足感恩的志工。

洪淑琪碩士畢業後在台積電任職七年半,擔任專案經理,過著人人稱羨的優渥生活。但工作壓力使她身心俱疲,加上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身體虛弱,使她總是感到心靈空虛且很不開心。因緣際會下,洪淑琪開始在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練氣功,調養身心。

為了尋找人生的答案,洪淑琪在2003年辭去工作。由經理轉變為家庭主婦後,她也有空閒跟著太極門掌門人暨FOWPAL會長──洪道子走入國際,拜訪聯合國祕書長安南、聯合國大使等,宣揚愛與和平理念,使她徬徨的人生從此轉變。

拜會安南 邀各界領袖鳴和平鐘

2005年,洪淑琪隨FOWPAL到紐約參加聯合國餐會及大會。餐會上她握到聯合國祕書長安南的手,因對方是致力為世界付出的重要人物,使她非常雀躍。她笑說,其實握手前她非常緊張,但師父洪道子一句:「你是來做愛與和平的好事,你在怕什麼?」使她瞬間鼓足勇氣。

聯合國大會中,對洪淑琪衝擊最大的,是非洲國家代表說的話:「在美國停車半小時,需要6~7塊美金;非洲人民一天生活費卻只有一美金。」強烈的對比讓她難 過不已。此行FOWPAL也在紐約舉辦「世界之愛和平高峰會」,邀請柬埔寨和吐瓦魯總理、多明尼加總統等多國領袖與會,敲響世界之愛和平鐘、宣示將致力維 護世界和平。

「去紐約的一個月,是我一生中最勇敢的時候!」洪淑琪回憶第一次擔任國際行籌備人員、與各界領袖接洽的過程,認為自己視野開闊很多,目光不再只限於自己和周遭事物。

與聯合國大使面對面

2007年8月,為呼應2007年聯合國會議主題之一「氣候變遷」,洪淑琪隨FOWPAL會員再到紐約,拜訪駐聯合國大使,分享「轉動好念、轉動世界」理念。

當一名非洲國家大使說明面對其國內遭受疾病、飢荒、內戰卻無能為力時,流露出深沉的哀傷,使洪淑琪大大震撼。她隨即向大使分享,大使的角色非常重要,「你 必須很健康很快樂、鼓勵自己正面思考,才有能量為國家做更多事啊!」幾次互動後,大使豁然開朗,並在離去前承諾:他會身體力行。

另一位歐洲國家副大使,雖國家富裕,卻無奈於該國在國際上沒有影響力。洪淑琪於是分享:他只需要更積極正面的態度,就能化解問題;掌握資源的國家願意釋放善意和資源,世界才會平衡。副大使認為這是他前所未聞的哲理,並願意再研究、善盡心力。

多次國際行,洪淑琪從非洲國家得到的感觸最多。因為她從小豐衣足食、不懂珍惜,知道世界上有眾多貧苦的人後,才明白自己的幸福。她從非高級餐廳不吃轉變為可以吃剩菜剩飯;從以前會因為家人給的食物容易買到而拒絕,現在的她,總覺得母親和姊姊做的食物都非常美味。

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聯合國六國推促伊朗停止核活動

引用自︰新唐人亞太電視國際新聞部編譯

星期五,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表示,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國代表和德國一起達成了一項優惠 計畫,以促使伊朗停止發展核武器活動。

米利班德(DavidMiliband)說:「我非常高興我們已經達成共識,我們將把 這個優惠計畫送達伊朗政府。」

他表示,該計畫具體內容目前不能公開,但是包括能源、農業、高科技、民用飛機、民用核 能等多方面優惠。

「我們非常希望伊朗方面能夠認識到世界對伊朗問題的嚴重關注以及我們對伊朗政府的誠意 。我們希望伊朗政府收到這個計畫後能夠及時回復。」

2006年6月,六國曾嘗試為伊朗提供一項優惠計畫,但是遭到伊朗拒絕。至今,伊朗已 經遭到聯合國安理會的多次制裁,但仍然表示不會放棄核活動,並強調自己只是在開發民用 核能。

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熱帶氣旋重創緬甸 聯合國評估協調小組待命

【大紀元5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五日專電)暴風雨奪走緬甸一萬五千餘人生命,緬甸軍政府罕見的呼籲國際社會提供援助。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今天發表聲明指出,聯合國已經組成一個災難評估及協調小組,一旦接到要求,將對緬甸展開協助。

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也說,已先向緬甸分送乾淨的礦泉水及藥品,防止疾病進一步擴散;另外糧食計劃署、兒童基金會以及世界衛生組織也以緊急庫存,應緬甸政府請求,提供大規模援助。

聯合國將在接到緬甸政府正式要求後,派遣評估及協調小組前往緬甸,決定援助模式。

對緬甸災情嚴重,潘基文感到難過,同時對死難者家屬及失去家園的緬甸人民,也表達慰問之意。

三日侵襲緬甸的熱帶氣旋納吉斯,至少造成一萬五千人喪生,三千人失蹤,罹難人數可能還會升高。受創最重的伊洛瓦底三角洲,光是巴格萊(Bogalay )一鎮,就有近三千人失蹤。

凸顯WHO拒台不公 美電視台播相關短片

(中央社記者蔡蕙如華盛頓五日專電)
美國廣播公司 ABC7電視台將於五月世界衛生大會(WHA)期間,於黃 金時段密集播出「必須面對真相」短片,以凸顯台灣被 拒於「世界衛生組織(WHO)」外的不公平待遇。

委託ABC7電視台播出短片的台灣駐美代表處今天表 示,此舉是為了向美國各界人士廣為說明台灣兩千三百 萬人民生命與健康的基本人權不應被剝奪,而台灣更不 能成為全球疾病防制與公共衛生體系的缺口。

代表處指出,ABC7為華府地區甚具影響力的專業電 視新聞網,全月收視觀眾可達一百八十萬人次。

代表處並表示,今年台灣積極爭取加入「世界衛生 組織」的訴求,於該台收視率最高的「早安華府」、「 早安美國」、以及「ABC7新聞」等節目中播出達五十次 ,不但可使美國民眾瞭解台灣已具成為「世界衛生組織 」會員的所有資格,「世界衛生組織」更應排除政治因 素,基於醫衛考量,接納台灣為全球防疫共同努力。

此外,ABC7電視台出刊之POLITICO刊物,亦將同步 於五月十三日刊出台灣爭取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 視力檢查篇」全版彩色專刊,爭取美國民眾支持台灣入 會。

聯合國顧問:20年錯誤政策釀成全球糧食危機

(中央社巴黎2008年5月2日法新電)聯合國新任糧食首 席顧問舒特上任首日,就在專訪中提出嚴厲批評,將橫 掃全球的糧食危機,歸咎于世界強權二十年的錯誤政策 。

法籍法學教授舒特就任第一天,在「世界報」專訪 中表示,國際社會未能預料到上個月因為糧價高漲引爆 的暴動,為「不可原諒」。

這位聯合國糧食權報告員說:「這只是開始。食物 便宜的日子已經離我們遠去。」他認為目前的危機顯示 「工業化農業的侷限」。

同時是人權運動人士的舒特說:「我們正為二十年 的錯誤付出代價。雖然可以預見,股市成長減緩之後, 投資人會轉向這些市場,但是沒有人採取任何措施防止 原物料的投機行為。」

舒特表示,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嚴重低估投 資農業的需要」,他還指控國際貨幣基金強迫負債的開 發中國家以犧牲糧食自給自足為代價,投資生產可以出 口的現金作物。

舒特也和其他專家想法一致,指控生質燃料佔據可 耕地並扭曲全球糧食價格。直到最近,生質燃料還被視 為造成污染的化石燃料的神奇替代品。

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國際公約正式生效

引用︰自中央廣播電台新聞
時間: 2008/05/03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吳寧康

聯合國大會於2006年通過的「殘疾人權利國際公約」,3日將正式生效,目前已有25個國家批准這項公約,聯大預計5月12日舉行紀念儀式。

聯大通過「殘疾人權利國際公約」後,去年3月30日開始開放各國簽署。根據規定,公約在獲得20個國家正式批准的30天後生效。上個月,約旦、突尼西亞、厄瓜多等3國相繼加入,達到公約生效所需要的締約國數目。

目前全球十分之一人口為殘疾人士,但是全世界立法保護殘疾人的國家只有45個,至於專責保護殘疾人的國際公約,更是尚未誕生。

聯合國的殘疾人權利國際公約是21世紀第一個人權公約,使得全球6億5,000萬殘疾人口獲得法律的保障,這些人口中的八成,大多屬於開發落後國家。

殘疾人權利國際公約將指導各國立法,從建築、城巿規劃、交通、教育、就業、娛樂等所有方面,改變公眾對殘疾人的成見,如改善公共設施、建築建設,以方便殘疾人士。